浅析社会工作项目管理模式
浅析社会工作项目管理模式
导语: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一、研究社会工作相关项目管理模式的作用
1. 项目管理概念概述
所谓“项目管理”,一般情况下指的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综合资源,基于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的指导,通过科学方法获取一个最好的可以达成预期目标的相关管理办法,并由此更好地开展组织结构安排。
而“社会工作”之下的“项目管理”,指的是相关社会组织机构的具体管理人员通过全方位综合考虑,规划社会组织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开展全局性的发展方向和服务策略谋查,立足于项目化管理相关的技巧和思路,引入对应的工具,例如WBS 等,对社会工作相关活动以及服务中可通过项目化开展运作管理的一系列服务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和全方位评估。
2. 研究意义
众所周知,项目管理在中国还处在发展初期,由于国情与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差异,更多方面需要我们自己探索。在仅有文献中,杨林(2012)认为,社会工作模式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够促进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发展脉络有更好的把握,二是能够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三是通过对我国社会工作现有的诸多模式进行研究,由此寻找我国与国际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未来模式进行明确。
李琨(2014)则认为形成有特色的本土社会工作项目化管理方式将成为我国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在发展日趋复杂化的社会环境下,达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聚焦所在.
二、社会工作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1. 国外相关研究
Salamon(赛拉蒙)提出任何非盈利组织在结构方面本身就存在先天缺陷,例如运营管理特殊化、资源供给不足、管理业余性以及家长式运作等等,而这些不足在政府组织层面则恰好是其优势。因此,政府组织基于自身特征和非盈利组织存在的互补性,从服务成本的角度考虑,建立起与非盈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并让渡出一部分项目的具体管理和运作。克莱默和纪德伦等学者则基于组织筹集服务资金以及相关授权层面,以组织提供的实际服务为出发点,认为政府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之间存在的具体的模式有4 种,分别是:政府支配模式,非盈利性组织支配模式,共同支配的双重模式和合作模式。此外,Case Management,即个案管理模式,最早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在相关社会服务的一些研究文献之中,而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个案管理模式则发展成美国社会相关社会组织进行社会工作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实务性服务模式。
2. 国内研究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面临着社会转型、政府转变职能的特殊社会现实,因此,曾由政府直接承担的大量社会性服务,将逐步让渡给社会组织。然而,在当前这种转型过渡阶段,相关组织的具体“造血功能”还不健全,所以需要依托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其发展持续“输血”.因此,我国现阶段开展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具体项目模式,相对来说是社会认可、民众同意的。但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向社会组织所购买的具体项目具备强烈的紧迫感和针对性,通常是立足于社会需要,根据其需求大小进行排序的。可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相对来说则拥有普遍性、广泛性等特点,这种矛盾性使得政府购买力始终处于弱势。同时,一味依靠政府购买,必然会妨碍中国社会组织多元化发展,限制社会组织开展多样性服务。
此外,此类社会工作模式普遍存在政府主导性强、服务提供的系统性不足以及岗位设置等一系列缺陷。因此,引入国外先进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就被提上了日程。
如果关注近些年来我国本土发展社会工作的情况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条脉络清晰的发展轨迹,那就是社工机构与服务项目的发展相生相伴。
对于社会工作而言,项目是具体的实务单元,社会工作相关机构代表管理单元,这二者协同开展统一全面的项目化管理,可搭建起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一种创新型机构管理模式。在具体的管理资金、流程设计、体系结构这三个不同层面,学者王令玉引入上海市的项目管理案例进行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工作机构推进项目化管理进程,将推进社会组织成为除政府、市场外的关注民生、代表民意的第三方机构,成为承担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此外,张和清教授在此基础上也做出了突破,他结合云南当地社工机构项目运行的实践提出了体制内求生存,体制外求发展的项目运作模式,依托政府部门建立社工服务站,以行政机关的领导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利用政府的资源和社会网络进行社会服务,并根据中国体制高度组织化、政治和行政干预较强、成本高效率低、缺乏社会援助有效方法的现状,引入民间基金会的资金援助,用以摆脱政府的控制,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胡文彬则提出,相关社会工作具体实务在一般发展过程中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和跟进等阶段,开展项目管理是有五个具体的“过程组”结合形成,分别是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过程组。所以我们看到,项目化管理基本一致于社会工作实务,我们可以以具备 5 个过程组的项目化管理为骨架,努力搭建一个基于中国本土特色并可以贯穿社会工作机构运营项目相关过程的全方位项目化管理模式。杨荣同样认为与社会工作开展专业服务,项目管理是一个可行性选择,她具体提出:其一是基于需求来决定社会工作组织提供的服务。要以案主具体需求为前提,提升案主生活质量,改善其精神状态,并确保项目目标与社工服务目标保持统一。其二是品质重于形式,满足不同案主的特殊需求,尊重差异,建立社区服务等层面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弥补案主社会资源的缺失。
其三是开展项目评估,关注项目服务对象相关的满意度。在评估过程中,综合考虑评估成本并把其纳入到预算中,实现预算和实际支出间的均衡发展。
三、研究困境与建议
当前,我国本土社工组织无论是在项目管理的理论汇总或实践方法层面的探索都处于初期阶段,从而造成社工组织开展项目管理相关的研究极为匮乏。综合各位学者的研究结论,笔者认为社会工作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存在如下困境和研究对策:
1. 中国本土社工组织相关项目管理体系不健全,存在制度性空白具体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时社工组织需厘清政府与社工组织间的权责关系,其中行政管理与专业管理谁来主导,如何监督都是当前的学术空白。我们认为国家或政府层面应尽快出面搭建、健全社工组织开展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机制,并对社工组织的相关项目管理进行规范落实,将其纳入到正规化管理中来。
2. 中国当前非专业化社工人员对实施项目管理的阻碍作用在社会工作项目管理中加强人才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应努力提升社会工作机构待遇福利,吸引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加强本土社会工作机构相关人员的专业学习,注重培养项目负责人的专业素养,因为如何处理好行政管理和项目管理的不同,以及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沟通也是管理过程中重大问题。
3. 需缓解双方价值冲突,建立社区为本的专业服务。
开展专业的社工服务,需以适合场域为前提,并立足于项目管理策略的具体落实。根据我国开展社区工作的相关经验,将项目管理方式与社区管理结合,能有效推进社工组织专业化发展。其可以弥补我国现存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的不足,建立以“社区为本”的服务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考虑专业社工服务和原有服务之间的项目衔接问题,以及原有的政府行政化工作和社会工作之间存在的价值矛盾冲突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尊重社工服务价值、关注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立足于专业体系的搭建,整合相关社区资源,建立支持体系,不断提升、变革社工组织服务,并使该模式在社区服务中实现复制和推广。
我们需要知道,项目管理是一种十分灵活且具备较强适应性的社会工作组织开展服务的有效管理方式,项目化管理的出现,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企业运营以及商业化进程,都有着变革性的作用。引入项目管理模式,既可推进社工组织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人们各种需求,又可拓展社工组织资源来源渠道,从而推进社工组织本身的良好运行与发展。当然,项目化管理模式在社会工作中确属新生事物,所以必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与社会工作的结合将会给社会治理体系带来惊喜。
社区服务管理人员是计划、组织和协调社区服务项目,监督机构的项目预算、需求和收益的人员,工作职责还包括指导社工、咨询师和办公人员的工作。
具体职能:
1、建立并维护与社区中其他代理和组织的关系,以满足社区的需求并防止服务重复。
2、准备并保存记录和报告,例如预算报告,人事记录或培训手册。
3、指导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
4、评估员工和志愿者的工作,以确保项目具有有效使用的合适质量和资源。
5、规划和管理项目预算,设备和支持服务。
6、建立并监督管理程序,以实现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制定的目标。
7、参与组织关于参与者资格,项目要求和项目利益的决策。
8、分析法律法规的变化,以确定其对代理服务的影响。
9、成员或社区的研究和分析需要确定项目指标。
扩展资料: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职工和流动工人进入社区和社区。
居民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多方面的需求需要对社区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有利于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体现政府的行政目的;有利于扩大就业,解决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不断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重点关注社区服务:群众的便民和福利服务,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惠关怀服务,以及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的一种新的社会化服务方式,接近基层,服务于居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区服务管理人员